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读三首贾生诗
发布:2022-07-09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2136 

杨晓彬

贾谊,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十八岁即以文采著名于当世,二十出头,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旋即升任太中大夫。因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任梁怀王太傅。怀王不慎堕马身亡后,贾谊深感愧疚,时常痛哭,不久便抑郁而死。史书记载: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历史上评论贾生较为著名的诗有三首,分别为李商隐、王安石和毛泽东所作。

先看李商隐的诗:《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对于贾生这次应诏问答的情形,司马迁有如下记述:“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半夜,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李商隐正是借助于这一历史事件,颂扬了贾生的旷世才华,讽刺了文帝不问造福苍生之策、只问虚幻鬼神之事的荒谬举动,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识贤、任贤的本质,同时还蕴涵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再看王安石的诗:《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一反李诗赞贾生而贬文帝的主旨,变成了对臣主二人的共同褒奖,表面看是作者历史见解的不同,而实际上是政治地位和表达意图的不同。王安石当时正受神宗器重,正在推行变法新政,所以觉得应当对皇帝的尊严加以维护。两位作者,一个是受人排挤、潦倒终身的“纯粹”文人,一个是春风得意、宏图大展的政治家,对贾生的际遇,看法自然不同。但落魄诗人写自感大材小用的才子,比显赫高官看待方略大多被采用的太傅,更有许多产生共鸣的韵调,因此李商隐的诗更为人称道。

再看毛泽东的诗:《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表达了作者对贾生才华的赞赏,以及对他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惋惜,同时又对贾生那种敏感脆弱、愚忠迂腐的性格,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显示了一个伟人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见解。

三首诗作,各有滋味,值得我们认真的品读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