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车过“榆树隧道”
发布:2022-06-09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1541 

◎王东江

无论从都拉塔口岸驱车到爱新舍里镇(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还是从爱新舍里镇回都拉塔口岸,两地之间,“榆树隧道”是必经之地。

“隧道”巍巍然凌驾于省道313线之上,是由两侧的榆树集体向内弯曲形成,遮天蔽日,蜿蜒两公里余,黑黢黢的洞口将过往的车辆及行人一个个吞进又吐出。稍远看,跟大山之中辟出的隧道一般无二,于寂寥的平原上冷丁杀出一道风景,让初来乍到之人陡然一惊又眼前豁然一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演绎得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工作原因,几年来,我每周都要从口岸至爱镇或由爱镇返回口岸,“榆树隧道”下的每一寸路面都留下了我或疾驰或蜗行、或放心大胆或提心吊胆的辙印,构成隧道的每根枝杈、每枚叶片,都注满了我浓酽的情感。

伊犁河谷的盛夏,气温咄咄逼人。特别在中午,毒辣辣的日头把芒刺一把把狠命射下,行人的遮阳帽和防晒衣被刺穿,简易车辆的铁皮顶盖和挡风玻璃被刺穿,车外和车内人共同感受到被架在火上烘烤的滋味,痛苦使他们发誓不再吃烤全羊或烤乳猪。此刻的他们,正承受着与那些美食相同的遭遇。所幸,前方有一条“榆树隧道”在等候他们,仿佛上天的安排,也似命运的恩赐。当那些疲于奔命的车辆和行人进入隧道,一股沁人的凉爽带着善念和拯救扑面而来,人们迫不及待扯住了救世主的衣袂,所有与“火”联姻的词汇纷纷逃遁。谢天谢地,是他们最想喊出喉咙的感恩。

我的“座驾”是一辆全封闭电动三轮车,简单、轻巧、廉价、易操作,很符合我的身份和头脑。也正因为它的简单,驾驶室内没有任何制冷设施,所以,在盛夏,烤全羊或烤乳猪的痛楚直抵我的骨髓和灵魂。正午行车,进出“榆树隧道”的感受判若福地与炼狱,这时,我的所有颂词和赞歌都是朝着榆树唱响的。

出于猎奇和探秘的双重诱因,我几次下车,反复细究“榆树隧道”的形成奥秘。那段路面,每侧各植有两行榆树。“隧道”是由靠里一行打造而成,外面一行没有直接参与,兀自高傲地站立着,站成顶天立地、旁若无人的形象。榆树以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肥足水足空间足,使它们得以恣意生长。像所有的剥削阶级一样,它们拼命蚕食着里行榆树的生长空间,挤得它们退无可退,只得委曲求全,一点点向公路一侧寻求生机,久而久之,一条天然隧道,在强权的高压下,忍气吞声地打造成功。原来,蔚为壮观的“榆树隧道”,每棵树都隐匿着一颗屈辱之心。我看得出,它们从未屈从,弯曲的脊梁,像隐忍的弓,蓄势待发,随时都有崩断弓弦、挺直生活的企望。从此我明白,自然界也无处不在欺凌、强霸,也无处不在卧薪尝胆、待机而动。每于“榆树隧道”下经过,我都会对被迫屈从的榆树鸣不平,真希望它们此刻就挣断锁链,挺直腰身,那将是多么石破天惊、天崩地裂的壮举。

那次,诞生在“榆树隧道”里的温馨故事,让我感念一生,温暖一生,记忆一生——

那是初冬的一个夜晚,星期天,由于临时生事,我回家晚了些。刚进入“榆树隧道”,车灯就坏了,我连人带车犹如盲眼的怪兽,在黑锅底似的夜里左突右撞,时刻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危险。我最为担心的是,以这样的速度,电瓶的电量很快就会告罄。此时,寒风正劲,透过车门缝隙钻入车内,锥子一样直刺我的手背和脸颊。我离家还有一段路程,如果不尽快走出去,捐躯在此也未尝可知。我想,以这种方式告别世界,轻于鸿毛,岂不冤枉。

犹如即将渴死的人遇到一股清泉,我的车后隐约出现一抹灯光,越来越近,越来越强烈,将我的前程照得一览无余。我充分利用这难得的一瞬,抱着前进一米近家一米的心理,将车子重新开得平稳、快速。谁料那车灯不疾不缓,像是受了托付,又像领了使命,一直跟在我车后,送我一程又一程,直到我完全走出“榆树隧道”,能够分辨出前路,才快速超车,洒下一地殷红的尾灯,温馨得像梦幻的底色,使我的感动催发我的泪眼,倏尔,将所有持怀疑态度的人情世故一一摈弃,重新定位了人生。

自那日被不知名的灯光送出“榆树隧道”后,我又无数次通过它,白日也有,黑夜也有。我换了大功能的电瓶和大功率灯泡,总渴望遇见我之遇见,我将像他一样,满怀恻隐之心,点亮陌生旅人的温馨之梦,把爱心续航。虽至今未完成夙愿,但有一盏灯始终在我的心头燃烧,长明不熄,洞穿“榆树隧道”的幽暗,将一种情愫植入每棵榆树的内心。有爱引领,多黑的夜,我们也权作光明在打盹,眨眼便是春光流泻、杂花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