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抓饭:喜欢或许是因为见证
发布:2022-04-21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1319 

蔡立鹏

最好的抓饭,米粒应该是松散的,胡萝卜是金黄的,羊肉是带骨头的,香气是可以醉倒人的。

吃抓饭最正确的方法是用三个指头扒拉到盘子边,再五指并拢捏起来,轻轻地放到嘴巴里,别有风味。

每次在少数民族的婚礼或者葬礼上,看到仁厚的老者悠然、仔细地用手吃抓饭,特别是盘子里剩余不多时,那三根指头会变得轻巧和耐心,必定会“颗粒归仓”,优秀的食者吃过的盘子干净得像洗过一样。

对粮食的敬重是一种美德,在维吾尔族人的一生中,抓饭会见证几乎所有的重大节点,孩子割礼要吃抓饭,结婚要吃抓饭,葬礼要吃抓饭,亲朋好友聚聚散散,几顿相隔甚远的抓饭似乎就为生命划出了坐标,一辈子的起起落落和成败荣辱也在席间传说,在唇齿间留住或消失,抓饭不说话。

好的抓饭碰上会吃的人,需要机缘。

在伊犁,主食除了拉条子外就是抓饭了,伊犁人对抓饭的情有独钟是有目共睹的。

先前的抓饭大多就是选用质量上乘的羊腿骨肉和察布查尔或者六十八团的地产大米,惠远北门村的胡萝卜,伊宁县皮芽子村的皮芽子,配上天马故乡昭苏的“碧溪”菜籽油,用大锅闷。

现在,在吃货的道路上精益求精的伊犁人又对抓饭进行了改良和品种开发,配料里加入了葡萄干、核桃仁等,肉有时也会选用鸡肉、牛肉等,而维吾尔族的小锅抓饭配上土法制作的酸奶,也是美哒哒的。

要做一锅好吃的抓饭,除了配料,其实更多的功夫是在原料之外,那就是经验和技巧,熟练的师傅,贤惠的主妇,总能将这种看似简单的伊犁主食做得有滋有味,油亮生辉,肥嫩爽口,营养丰富,让你吃过口有余香。

吃抓饭时,如果再有一盘新疆国菜“皮辣红”(皮芽子、辣子、西红柿拌在一起的凉菜),那就是绝配了。

我喜欢吃餐厅里的抓饭,更喜欢吃少数民族朋友家里做的抓饭。

记得那年,我们救助一个患病的孩子小库尔班江,他白发苍苍的爷爷吐尔巩江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他亲自下厨,做了一顿美味的抓饭,那香醇,那可口,至今难忘。

现在的食物,大多要借助筷子、勺子、刀叉等工具外力才能送进嘴巴,人们的谨慎和无奈常常就是这样,可是,抓饭确实是一种敢于鼓励人们采取最原初的方式进食的食物。你可以和千百万年的猿人祖先一样,将这种金黄的米粒抓在手里,泰然自若地送进嘴巴。

尽管,在餐厅,吃抓饭都配备了筷子或者勺子,但是,用手吃才更有感觉,“更香”。

在自然的进化里,在科学的推动下,技术正在改造一切,很多作为人类基本技能的东西,我们已经陌生了很久,每每坐在帐篷里或者少数民族家里,一群人围着一盘抓饭用手抓着吃的时候,我就觉得像是回到了某个年代,某个地方,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感觉。

前同事王同学当年辞去单位工作后,给别人做过助理,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做过旅游纪念品销售,后来,我觉得“鬼使神差”,他说是“冥冥注定”,在乌鲁木齐天津路开起了抓饭店,他拜师学习,从零做起,曾经有好几家分店,抓饭成了他的生意。现在,他只要有时间还是会自己早起去菜市场挑选牛羊肉,从南疆调取最好的白色胡萝卜,做出碎肉抓饭、腿骨抓饭、排骨抓饭,如果加肉,有时一顿抓饭一个人要花去五六十块钱,但是确实好吃,王同学也因此每年能有二三十万稳定的收入,现在正在筹划创业项目,雄心勃勃,一点不像我们这些困在单位里不知道天有多高的懒鸟。

我去王同学的餐厅吃过两次抓饭,顾客盈门,他熟练地招呼着,看得出来有很多回头客,而说起抓饭的学问来,他也头头是道。

于是,我好像清楚了,一种食品可以成为一门生意,一个爱好和投入也可以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而用心和真诚则是成就一些事情必需的品质。

在伊宁市,我常吃抓饭的地方依然是“铁民抓饭”,因为Q爱吃。

其实,铁民的抓饭或许并不是最好吃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和Q常常穿越大半个城市去,甚至有时候打车去,车费和饭钱都快差不多了,有的热爱可以追根溯源,有的迷恋则是简单粗暴,Q喜欢,我就喜欢,因为我喜欢Q,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题。

其次,位于原四师文化活动中心附近的“维吾尔原始小锅抓饭”,位于江苏路的“摇号抓饭”,位于解放路三巷的那一家,还有15小对面的那几家,我也常去,有的是因为羊腿把子好吃,有的是因为赠送一碗牛骨头汤,而有的甚至就是冲着那碗放着葡萄干的酸奶去的……

我们追求一种结果,于是在无数可能的过程里奋不顾身地莫名其妙,一些欢喜毫无来由,一些习惯来自偶然。

不管将来身在哪里,我都会记得那声幽默豪爽的叫喊“抓饭,过来吃抓饭,没有结婚的羊娃子肉!”就好像留在生命记忆里的一抹鲜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