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念茂昌友
发布:2022-04-07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可克达拉  浏览量:808 

◎王谷青

听闻陈茂昌去世的消息,我万分悲痛及惋惜,他走得太早太匆忙了。往事历历在目,泪飞思友,情谊更切!

陈茂昌1964年毕业于上海吴淞中学,西出阳关,与我同列车进疆。他入师会统班,我分到七十二团。第一次与茂昌见面,是他从七十一团七连连长任上,调任团组织科干事,陪时任团副政委翟宇新来七十二团,由我接待,这才认识了他。

1992年春,师里组织各团场分管政法的领导去南疆参加会议,我俩住一个房间,彼此有了更多的交流。当时,他正参加辽宁刊授党校学习,学得很刻苦,一到会余就背诵习题,这使我了解到他是一个认真上进的人。

后来,我到师党委办公室工作,受时任师政委王仲伟委托,征询陈茂昌,拟任他为师党办副主任、史志办主任。可茂昌说:“我热爱团场,还是留在团里工作吧。”这番话,让我更加了解他,这是位不求官、不为利,只为事业的人。

2001年初春,团场搞“三讲”教育活动,七十一团群众提“意见”:茂昌副政委总是一辆自行车,一个水壶,一顶草帽,一个笔记本就下连,不辞辛劳。他生病到医院打针时,听闻一位老干部住院,就拎着输液瓶去看望他。这真是位工作起来拼命三郎一样的人啊。时任师政委黄奇龙委托我,征询茂昌意见,拟任他为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长。茂昌进了师机关。在局里,他常手持笔记本走访离退休老干部。老干部们来他的办公室,他像对待亲人一样,扶着老干部入座倒茶,然后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排忧解难。在部里,他积极参与各项工作,竭力支持其他领导工作,并关心帮助年轻人的成长。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每逢过节,谢辞公车,自己坐班车回团。兵团召开老干部会议,他让局里、团里的工作人员坐老干局的小车,自己却坐班车去乌鲁木齐。

茂昌退休后,积极配合老师长谢睦森参与关工委工作。有一段时间,他回沪照料高寿的父母,经常骑着小三轮,拉着两位老人上街,去医院。他说:“我要尽孝,为父母养老送终后,还要回伊犁。”他心牵着四师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和父老乡亲。

无论是在团场连队,在伊宁街头,还是上海横沙岛上,人们都听到过茂昌正气昂扬、中气十足的讲课声,能看到他为别人理发的身影。他把剪刀、推子随身带着,走到哪儿,好事就做到哪儿。

2003年,茂昌患病安了心脏支架,住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我正好出差,便去看他,劝他要多注意身体,毕竟年龄不饶人啊。他却笑了:“小车不倒只管推。”尽管茂昌乐观、豁达,但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2020年,他病倒了,饮食难进、呕吐不止,经检查已是癌症晚期,转入上海华东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当时实施疫情防控,我们不能进院看望。他出院后,我和老伴去看望,他拄着拐杖去车站接我。茂昌的老伴说,茂昌的身体稍好一点就去吴淞国际游轮码头义务理发了。茂昌拿着冯铁兵著的《三五九旅传奇》对我说,他在备课,准备回伊犁为大家讲团史。我忍不住劝他,还是留在医疗条件更好的上海吧,但他执意要回伊犁,他说,哪怕倒在做好事的路上……

去年6月,我回伊犁,当天就想去看望茂昌,但他住院了,因为疫情无法探望。我离开伊犁之前的那天,正是7月1日,党的百年华诞。我携老伴和张爱军、罗泽勇夫妇,赶往军垦路师机关大院看望茂昌。大门前,榆树下,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给路人理发。茂昌憔悴的脸庞,瘦弱的身子,理发时那一丝不苟的神态,让我瞬间落泪。我拉着他的手,反复喃喃着:“好好休息,多保重身体啊!”茂昌说:“我身体疼得厉害,出来理发,感觉疼痛还减轻点。”

我心疼不已!一个重病缠身的人,还在学雷锋做好事,真是“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啊!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是我的好兄长、好战友,我人生的楷模啊!我心中又燃起希望:茂昌乐做好事,心态乐观开朗,一定会闯过癌症的难关……??

2021年12月初,茂昌病危又住院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为师总医院的年轻人上了一堂党课,缴纳了5000元特别党费。师市党委组织部领导受师市领导委托看望茂昌,他留下遗言:将他的骨灰撒在木扎尔特边境线、钟槐哨所旁……

他一辈子履行着热爱边疆、热爱兵团、屯垦戍边的诺言,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生命绝唱!

茂昌离我而去,但他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精神,他那心中怀着党、怀着事业和他人,唯独没有自己的胸怀,他那豁达、真诚、开朗的笑声,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激励着我们晚年活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