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豪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纵横数千里,气候环境、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在饮食上北方人多喜欢面制食品,数千年来也一直有“南米北面”的说法,由此可知面食在北方人心中的地位。而新疆,更是喜好面食“老饕”们的天堂。
拉条子、烤包子、揪片子、凉皮子,广阔的面积不仅孕育出多样的地域风貌,多民族混居的人文特质也催生出品种丰富的面类美食。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母亲融合新疆特色做的蒸面条。
蒸面起源于河南,原名河南卤面,属于豫菜系,由各种配料做成卤汤与面条、配菜两蒸两拌制作而来,观之金黄,嚼之筋道,闻之咸香,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点,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因为做法相对繁琐,印象中并不能经常吃到母亲做的蒸面,属于不可多得的美味。母亲早早的将面和好,在面团里加入鸡蛋和牛奶,提高面条的韧性;切好后,蒸锅中加入水,蒸屉上铺一张蒸笼布,将面条散放摊匀,盖上锅盖蒸至半熟关火,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配菜,也是整个蒸面的精髓所在。通常用的是已经开始老化的短豆角,老化的纤维支撑绵软的豆角肉会带来厚实的口感;去除两侧的夹丝,洗净掰成短节备用;将牛肉切成窄肉片,用酱油、姜丝、料酒腌制半小时,入锅煸炒,倒入之前的豆角,放入调料,炒至六七成熟时倒入适量的水慢炖,开锅后将之前蒸至半熟的面条抖散摊在上面,盖上锅盖焖煮至收汁,根据喜好撒上香菜葱花,用筷子翻搅均匀,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蒸面条便大功告成。
现在的菜谱用料配比大都以克来表示,而童年的家常味道则来自父母的感觉和经验,手感是个很神奇的描述,放多少调味料手指随意一捏,味道居然也是刚刚好。好吃的蒸面干湿恰到好处,软硬适中,每一根面条都饱吸汤汁,散发着油润的光泽,融入了面香的菜,裹着菜香的面,让人唇齿回味,但这总归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忙碌的母亲总是会忘记火候的控制,于是便时不时地吃到或少部分焦煳或汤汁稍足的成品,在我眼里却也并不是失败的,而是别有一番风味儿,不论出锅时状况怎样,我总会吃上两大碗,其中幸福的滋味实在难以言语,对那时的我来说不亚于任何山珍海味。
闲话笑谈,无关风月,唯有美食不可辜负。长大后的我,走过了更多的路,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除了工作,最大的乐趣便是寻访各地的美食,在不少地方的美食街留下过自己的足迹。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有人在夜市或小吃摊的烟火气息中长歌纵酒,也有人眼波流转迎面撞进夏日晚风。不管时间走得多远,也许我们会遗忘过去的许多人和事,但唯有味道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因为烟火人间,有味方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