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村庄的叫卖声
发布:2021-11-11 来源:伊犁垦区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编审:admin5  浏览量:641 

◎李昱庆

疫情防控这一个多月,村庄仿佛安了消音器,花和树在巷道里兀自站立,有特权的只有鸟,叽叽喳喳不肯停,小孩子哭闹的声音从紧闭的门内传出,隐约而含混。

恢复正常生活后没几天,一大早,我听到了窗户外传来叫卖声,是一个年轻的声音,在卖红薯,翻来覆去只有三个字:“卖红薯!”一声紧跟一声,连得密,铿锵有力。初秋是红薯出土的时间,叫卖声引得人浮想联翩,红薯烤熟剥开皮时冒出热气腾腾的雾气,我甚至能回忆起尼勒克二中大门旁,冬日烤红薯摊主美丽的女儿了。

小贩们忙碌着,似乎要补上之前的损失,而我穿行在村庄里,仿佛就是为了与各种叫卖声邂逅。

装修豪华的三轮摩托,车厢里米面油排队直立,蔬菜、水果一箱箱码放整齐,车厢尾部上端的横杠上挂一排铁钩子,其中两个钩子分别悬挂半扇羊肉和一条粗牛腿,肉质很好,嫩嫩的粉色。只要叫住这辆车,将食材零碎周全地买回家,即可经营一桌美食,犒劳归家人的灵魂与肠胃。这辆车的叫卖声内容比较多,大约是要把丰富的食材一一说清,偏偏三言两语又说不清。一位老阿姨叫住摊主询问,年轻的摊主弯腰躬身,从车厢边角里摸出盒子,打开,是针和线。

回收旧冰箱和二手手机的是两口子,河南口音,微型货车已装得满满当当。见到这样的车,我都会想,这些回收的旧物去了哪里?问了这么多年,没有人能告诉我准确答案,如今货主近在咫尺,倒懒得问了。各行各业都有过人之处、精妙之处,且听这种种不同的叫卖声,感受有趣便可。

有一位车主的叫卖声即使我认真听也没听懂,他的维吾尔语里掺杂着一半汉语。走到他跟前,极小的三轮车里几个带盖子的白色塑料桶,勺柄从盖子与桶之间的缝隙露出来,是散装西红柿酱和辣子酱。这两样东西,是新疆人必不可少的佐菜良品,拌面的配菜如果缺失了这两样,简直失去了半条命,不,是没命了。

卖凉皮子的叫卖声抑扬顿挫,我更加听不懂,全是维吾尔语,但是鼻子和眼睛却认得出这是什么,并可精准判断它很好吃。透明的玻璃窗里映出凉粉、凉皮和各类佐料的样貌,香菜青翠,黄瓜丝鲜嫩,和同伴买两份带回去吃,就是午饭了。

等我吃完凉皮,躺下午休,叫卖声还在窗外络绎不绝地响起,有我上午相遇过的红薯车和百货车,也有我无法判断是否见过的,有时是维吾尔语,有时是浓重的内地口音。叫卖声在安静的午间隐隐约约,并不令人觉得烦躁,很快就走远了,去别的村庄了,或者回货主自己的家了。

短暂的聚散留不下小贩的个人印记,但日子却变了,被活色生香的叫卖声一搅和,多了富足和新鲜,像是一条河流,经过短暂的阻隔,又重新流淌起来,是生活的喜乐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