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过,燃烧我,我身后,是祖国……”剧中人物沙哑的嗓音配着银幕上的画面,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电影《长津湖》里,在那一个个出场的英雄中,我仿佛看到了爷爷的身影。
爷爷曾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是一名老党员,见过北平解放的盛况,摸过三八线旁的木桩,听过山窝窝里土匪的黑话,在我的记忆里,这些都浓缩在爷爷抽屉里藏着的那张泛黄发黑的“立功证明书”,以及一枚闪着金光的“金日成三级勋章”。
小时候,我常常看到爷爷把勋章拿在手中细细擦拭,年幼的我不明白,它与我积攒的铜章有什么不一样:“不就是个小勋章吗?我抽屉里可多得是呢!”这时爷爷一改以往温和的神色,严肃地说道:“臭小子,那能一样吗?那是爷爷的奖章,和你那破铜片子区别大了!”我对此不以为意。后来,也许是年少叛逆,我撬开爷爷的抽屉翻出了勋章,悄悄跑出门,在小伙伴面前得意地把玩,沉醉于他们羡慕的目光中,傍晚回家却发现兜里的勋章不见了踪影。爷爷知道后,急得直跺脚,嘴唇抖动着冲我扬起手,最后重重地拍在自己腿上。那晚,手电筒的光扫过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最后在我家附近的草垛边找到了那一闪而过的暗芒。爷爷攥着沾满泥土的勋章泪流满面的模样,从此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长大后,我再次聊起此事,从爷爷的讲述中得知,这枚勋章不止是爷爷的荣光,更代表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所有战友的荣光。在爷爷的讲述中,我仿佛看见刺鼻的硝烟从眼前升起,一声声呐喊在耳畔炸响,那时,我才知道战争的残酷,以及爷爷和无数战友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在朝鲜战争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班里的16名战士,只有2个人回来……”说到牺牲的战友,爷爷落泪了。
爷爷戎马一生,坚韧早已深深烙进他的骨子里、血液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爷爷服从组织安排,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戍边中来。“一来到新疆,到处都是戈壁滩,啥也没有,连棵树都没有。”彼时的爷爷25岁,一手拿枪搞军事训练,一手拿镐建设边疆,还要时刻准备剿匪。当年荒凉的戈壁如今万木成林、良田万顷,也留下了爷爷的青春和生命的印迹。离休后的爷爷生活很低调,偶尔会给旁人讲起当年的零零碎碎,但他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劳,爷爷总说:“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还是对所有烈士的褒奖,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牺牲的英雄们。”
大学毕业后,我义无反顾离开家乡,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成为一名铁路公安。离家那天,爷爷将那枚承载着太多期望和鼓励的勋章戴在我的胸前,板板正正地向我敬了个军礼,这位硬汉老人,再一次流下了眼泪,一如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看着胸前的勋章,觉得它正在发光,我知道,这是告别,亦是传承。
从警九年来,我一直把爷爷的话记在心里,也把勋章带在身边。那枚勋章,犹如炎炎夏日里的一滴甘露,又如黑夜里一盏指路的明灯,不断激励着、指引着我前行。警察是一份神圣而充满挑战的工作,面对种种困难和艰辛,我曾想过放弃,可是一想到爷爷的勋章,离家前爷爷骄傲落泪的场景,我又充满动力……
1949年6月9日,爷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7年11月10日,我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近70年的跨越和传承,我迎来了心灵的洗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党旗下,我告诫自己:我要接过爷爷手中的旗帜,我要重走爷爷走过的路,继续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