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欣赏过很多不同地方不同纬度的秋天,伊犁,这个被称为“塞外江南”的人间仙境,拥有最湛蓝的天空和最个性的河流,带有新生般的晨曦和时光冲刷的历史。秋天丰饶醉美,大地的礼物随手捡拾,在这个季节,何愁之有?
画秋
伊犁河以南,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辽阔的河谷盆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稻浪滚滚,一眼望不到边。锡伯族自清乾隆二十九年(1964)从东北西迁伊犁,1766年又南渡伊犁河,在这里驻防屯田,开创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奇迹。“察布查尔”锡伯语为“粮仓”之意,这一片土地的确成为了伊犁河谷的沃野粮仓。
早在300多年前,这里便埂若棋盘,稻香万里。1809年,锡伯族邻袖图伯特进京朝觐,带去了“察布查尔大米”作为礼物,得到了嘉庆皇帝的赞赏。据《锡伯族百科全书》记载:早在明末清初“锡伯米”就已名扬四海,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有贡米和军粮之美称。
锡伯族有种植稻田画祈福的传统,每年秋天,纳达齐牛录乡“绿梦飞扬”大型稻田画产业示范基地里,以田野为画布、以秧苗为彩笔绘制的稻田画,美中有画,画中有景,年年都不重样。稻田画由紫色、黄色、绿色三种彩色水稻组成,经过彩稻选育、图案设计、定点测绘、秧苗栽植、田间管理五个环节,形成了精美的稻田艺术。稻农们从年初征集图案,四月筹备稻田画设计,五月插秧,随着水稻生长,七至九月进入最佳观赏期。《勤劳的锡伯人》画中锡伯族男人背着弓箭眺望远方、锡伯族妇女贤惠持家,展现出一幅幸福美满的和谐画卷。《哪吒闹海》彩稻图案栩栩如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由淡黄深黄、淡紫深紫和黑、白、粉红色及常规绿色等8种颜色水稻组成,成为了稻田中的别样景色。《战狼》《我爱北京天安门》《功夫熊猫》等巨幅稻田画生动立体。《弹奏冬不拉的哈萨克族小伙子》《婚礼新人》展示了浓郁的地域风情。
气温虽在持续降低,大地的劳作仍未停息。石榴、葡萄、冬枣迎来收获的节点;南瓜冬瓜开始采摘外运;高粱稻谷正在收割;打场晾晒的玉米和红辣椒;准备播种过冬的小麦……草木逐渐零落,众物趋于蛰伏,但生命并未就此凋谢,只是转而在静默中积累。
望不见尽头的田野里除了堆积着令人踏实的庄稼,居然还有大片大片盛开的薰衣草,土黄的秋天主调里跳出炫目的紫色,会在跃入瞳孔的那一瞬令人恍惚。东经80°-北纬40°的秋天,因大地的一抹紫色而惊艳,随风摇曳着不与世俗同路的那份宁静高远,好像天生为一种情调而生。
近处,劳作的农夫,田里的牛,村舍的树木房屋,构成了一幅别有趣味的乡村风光。远处,白石峰下,薰衣草守望着爱情,向日葵守望着阳光,红豆草守望着收获,红花守望着希望。绿洲白杨,天山雪松,戈壁红柳植根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酿秋
刚进九月,小艺驾车前往两百公里之外的南路天山峡谷深处,她说今年山谷里野生草药茂盛,花蜜是少有的极品。
特克斯县喀拉峻山谷里沟壑密布,喀甫萨朗沟背依雪山,村傍河流。暮色下,空气中飘荡着牧草的清香,夹杂着畜粪淡淡的草腥味儿,那是一种宁静致远淡定从容的气息,一种让人心无他念无所牵绊的气息。
这里是小艺家的蜂蜜基地,叔叔一家在这里养蜂产蜜,小艺在城里销售。
周邦彦《浣溪沙》词:“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蜂蜜对人体的有益之处,自古就广为人知,《神农本草经》把蜜列为有益于人的上品。小艺叔叔把他那200多箱伊犁黑蜂视为宝贝,已经在这个山沟住了40年与蜜蜂为伴,日渐衰老却不肯离开。他说只有雪山森林草原才是黑蜂繁衍最好的栖息地。伊犁山花蜜声名远播,有很大一部分成分来自中药材的草本植物,党参、益母草、山贝母、野薄荷、牛至、百里香、甘草等,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采蜜的功劳归于黑蜂体型大能力强,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冬里也能安全越冬,在8摄氏度的气温中还能到野外采蜜,海拔1800米至2500米的松花蜜尤为珍贵。
养蜂人多生活在深山老林,大部分蜂农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养蜂人,子承父业。小艺说她叔叔这一辈子最痴迷最骄傲的事就是养蜂。年轻时养蜂是他的一份事业,可年老体衰,儿女多番请他下山享福,城里早就买好了房子,他固执得很,劝不动。叔叔一生都没有吃过丰盛的食物,没有穿过好衣服,隐居深山潜心酿蜜。
小艺对喀甫萨朗沟有着深深的眷恋,一年四季都去住上几天,给叔叔家送些生活用品。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跟着哥哥去,成年了带着孩子去。对她而言那些日子简单而有趣,也是人生中的经历和财富。不知不觉走过了30多年,现在销售蜂蜜是她的主业,她也不愁卖,都是老主顾预订。小艺每次进山,难免让人担心,有时候会失联好几天,旷野信号弱,某个点会有信号,打电话还要边爬山边踩点。回来的时候朋友们都像恭候女王一样围着她,后备箱里好东西太多了,野花、山泉水、羊肉、鲜牛奶、奶油、野芹菜、野蘑菇……
小艺返程遇到了牧民转场,哈萨克族牧民们趁着牛羊还没有完全啃光草原上已经开始衰败的草,组成驼队,携妻带子,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赶着畜群,浩浩荡荡地从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向秋季牧场迁徙,并最终到达百公里外的越冬牧场。漫山遍野大块大块的墨绿倏然翻身,换成一袭苍黄的秋衣。漫长而艰辛的转场路上,看着转场的队伍乘着古老的交通工具,经营着远古流传的游牧业,过一种知足达观的生活。她突然眼窝一热,趴在方向盘上,泪水盈满感动。
我们所眷恋的烟火人间,是什么呢?是大地上生长的果实庄稼;是蓬勃的野草,村庄里升起的炊烟;是父母侍弄的蔬菜,孩子的亲吻,是寒秋里提醒你添衣的人。
晒秋
伊宁市是一座多民族多种文化交融的边境城市,天空明亮而开阔,鸽群带着清亮的哨音飞过,俯视着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飞过果园里漫长的聚会、集市上慷慨的交易。行走在伊宁的秋天里,流金叠翠的枝叶下,延伸着百姓的平常生活。
橡树枝叶繁茂立在街边,沉淀着棕色的果实就像老人沧桑的眼神,阅尽树下匆匆来去的步履间不可言说的秘密。游客在小巷里闲逛,兴趣盎然地在庭院门外张望,对着行人或者民居摄影。柳芭大妈家的院子里,胖嘟嘟的葡萄在架子上懒洋洋地晒太阳,一同享受日光浴的还有院墙上的啤酒花。柳芭大妈这些天忙着晒啤酒花,忙着熬果酱,浓稠的果酱装在搪瓷盆里也在晒太阳。她家祖传的俄罗斯列巴,味道独特的秘密就来自于啤酒花发酵,果酱包心。
无限的风情还是在小巷里,妈妈们坐在树荫下,将新鲜可爱的水果洗洗切切,去籽、加糖、熬煮,整个巷子都飘着甜蜜的香气。各种果酱带着朝霞的颜色,庄严地静置在搪瓷盆里晒在秋阳下,那也是一种浪漫。一个人在哪里真切地感受,他的生命就在哪里流连与生长,这是丰沛的伊犁,也是元气淋漓的新疆。
走在街头,空气里都有一股甜丝丝的气息,浓郁又扎实。甜是隐藏在“粗犷”便签下的细腻味蕾,是道不尽的硬汉柔情,一半靠瓜果,一半靠糕点。从盛夏到深秋,熬果酱晒在阳光下是怎样一种“美得冒泡”的小日子啊!
晒秋菜的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小区花坛、楼前、小广场各种晾晒。晒辣皮子,晒大葱大蒜皮芽子,晒大白菜,晒萝卜洋芋……我相信每一双拣菜的手,背后都包含一个家庭故事,在岁月里某一个温暖的时刻,在儿女心中泛起波澜。秋霜将落未落,树叶微黄,老人翻翻拣拣,双手长茧,面目慈祥,红绿白黄的菜蔬映衬着怒放的菊花,看着那场景就觉得晒菜也是一个地方的风物诗,这些土味的寻常生活风景就文艺了起来。
长风万里送秋雁,边疆热烈的阳光下,古朴、安详、谦卑的事物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