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还没结婚啊?”,“我身边有个小伙子条件不错,介绍给你怎样?”,“再不结婚生的宝宝可就不是最佳生育年龄生的咯·······”身边总有不少热心人关心我的婚事,我也因为他们的关心,深深的思考过这个关乎爱情的人生大事。
中学时,听过最美的爱情诗是舒婷的《致橡树》,至今仍记得其中最爱的几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学生时代的我们,总觉得恋爱是件遥远而危险的事情。班主任老师时刻提醒,父母谆谆教导早恋是要不得的事情。但依旧抵不过青春年少时荷尔蒙的分泌。总会听到某某同学暗恋某某的传闻,生怕同学发现自己对同桌的好感,就故意和他保持距离。班里调换座位,同学转学或有新生来,流言与暗恋不攻自破。那时的我们还真不懂爱情,只是好感。真真懂爱情的时候是那一年。
那年,我刚毕业远离父母,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觉得自己可以学以致用,也可以赚钱,壮志满怀,总想在自己可以主宰的人生上挥斥方遒。也觉得自己收入虽微薄,但也可以负担起自己的生活与爱情。遇到他时,我甚至觉得可以主宰婚姻。他总是那样爱笑,嘴角天生上扬,做事也有条有理,会画画,有时还写诗。上学时的文人情怀一触即发,我被他深深吸引。那时《致橡树》多次在心中盘旋、默念,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总归是散了,再也没有一个爱笑的男子拿着铅笔画出一朵玫瑰献给我,似乎所有的彩色都在心底;也再也没有一个人为我作一首小诗,似乎走过的岁月都在字里行间。《致橡树》也被遗忘在角落里,有的只是认识一个男生时,会考虑到父母亲的感受,会考虑到以后的生活,结婚可能都是较好的选择,只是不关乎爱情。
“你条件也不是那么优越,干嘛非要挑三拣四?年纪也不小了,你到底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我以后一定要看看......”姑姑每见面一次都会严厉的敲打我,似乎每次敲打了我都能有所改变,只是她不知我和她一样倔强。
姑姑的话总能拉起我深深的回忆,姑姑与姑父刚开始恋爱时也不受爷爷奶奶的祝福,他们选择坚守,现在生活的也非常幸福。我与他却只能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怀念。话说“曾经沧海难为水”,但总期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的爱情与婚姻。(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