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一篇名为《爱的领悟》的文章,忽然想到了母亲对父亲的埋怨和唠叨。
从我懂事起,就一直听母亲对父亲的埋怨和唠叨,埋怨父亲的心思只铺在农田里,唠叨父亲对家庭的漠不关心以及所有的不是。长大后,再听母亲埋怨时,就很烦躁,也很反感。因为我觉得父亲不是那样的,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父亲,虽然在关爱家庭方面他亏欠过妻子儿女,但他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他工作过的任何地方。我很爱我的父亲,也很崇拜我的父亲。
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还在埋怨和唠叨父亲,我很生气,因为觉得父亲都走了,还在埋怨父亲的不是很过分。为了不让母亲再埋怨,我对母亲说:“父亲都走了,你还埋怨,就不怕父亲来找你吗?”从此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埋怨父亲了,也少了很多唠叨,时常坐在那里发呆。再后来,母亲也走了,是陪父亲去了。
今天,当我看了《爱的领悟》的文章时,我哭了,此时,我才明白母亲的埋怨、唠叨,其实也是一种爱,只是她的表达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她用埋怨、唠叨,来抒发她的情感,她的牵挂,她的思念,以及她对父亲的爱,甚至还有她的孤独、痛苦和寂寞。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女性,没有什么闪光耀眼的地方。她没有念过一天书,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她甚至连简单的一日三餐都很难做到。因为从我懂事起,母亲的身体就不好,一直不怎么做家务,但她对我们的爱却如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都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无私。
有人说:母爱是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进远方的路;母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母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没有人能丈量母爱脚下的路有多长。或许可以这样说,母爱有多深,它脚下的路就有多长,这路从一开始就铺在了我们子女内心最温暖的地方。
现在,才明白母亲的心思,真的很愧疚,觉得自己很不堪,可是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母亲早已离开人世。
有时想想,爱,到底是什么?它到底包涵了多少情感?又有多少人能领悟到爱的真谛?很多事情,只有过去了很多年后才能明白,可是明白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过去的,已无法重来,无论怎样,都无法弥补。
母亲,如果有来生,我希望您能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女性,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享受着子孙满堂的幸福,没有埋怨,没有遗憾。
母亲,如果有来生,我还希望我们是母女,我做母亲,而你做我的女儿吧,让我尽我所能的去疼爱您、保护您,让您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