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12点,收拾完自己的小屋,已是精疲力尽。困意袭来,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思绪飞扬,想到了几年来住过的小屋,往事也随之袭来。小屋是我除去工作待得最久的地方,是可以随心歌唱、大声痛哭的地方,也是可以安心休憩的园地。几年来住过的小屋虽然不归我所有,但一个比一个精致,一个比一个讨我喜欢,在这精致而惬意的小屋里我安心渡过了五年。
也曾想过自己买一座房子,但怕一人住着孤单,就选择了与大伙一起热热闹闹的挤在小屋,分享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小屋最初始的记忆来自2012年。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匆匆辞别父母,来到离家500多公里远的陌生地67团,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初来时,因规模太小而退休的二层幼儿园经过整理成了新来大学生的家,二楼的双人间成了我与舍友的小屋,背阳朝阴,夏日里显得格外清凉。在小屋的陪伴下,一起参加工作的20多个小伙伴逐渐适应了工作生活,远离父母的我们互相帮助、彼此依靠、渐渐熟悉,工作之余大家今天互相蹭蹭饭,明天相约打打牌,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转眼寒风凛冽、大雪飘扬,双人间还感觉不到一丝暖气的温热,几经折腾,始终没修好破损已久的暖气管道,经过协调我与舍友一同搬入了对面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加上我俩有六人,高低铺格局,竟找到了上学时的感觉。周末离家近的小伙伴探家归来大包小包带些好吃的与我们一起分享,离家远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吃吃火锅、唠唠嗑,周而复始,冬天里也一点不觉得冷。
冬去春来,大雁回流,离家远的伙伴因思念家乡及更好追寻心中的梦想,选择离开团场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或者去大城市打拼。送别的饭吃了一场又一场,离别的伤感与内心的踌躇,在骄阳火辣辣的烧烤下笼罩了整个夏天。
随着骄阳散去,丰收落幕,我们工作也有一年多了,偶然听到搬新宿舍的好消息,没过几天就离别了小二楼住入新楼房,换宿舍的喜悦刷去了一夏天的压抑。大伙都兴奋的整理着新宿舍,入住的新楼房一层四户,每户两人,四层里满满当当的住下了留在团场的我们。小屋虽然面积小,但厨房卫生间设备齐全,住着也很温馨,我们对以后的日子也多了许多期待。渐入年底团场工作日渐繁忙,在小屋的见证下结婚的人也陆续增多,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越来越少,倒显得小屋有些冷清了。
转眼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小伙伴们在工作与爱情方面也有了不少收获,大家的日子过得幸福而踏实。与此同时,团场也因为试点改革有了新气象,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陆续入驻,我们也享受到了改革的硕果,我们又要搬新宿舍了,只不过这次不再是小屋,而是像家一样的楼房,三室两厅外带家具,拎包即可入住。很快大伙的新宿舍就收拾妥当,大家三三两两相约庆祝着,热热闹闹的开始了“家一样”的新生活。小屋越来有家的样子,同事越来越像家人一样贴心,团场也像家乡一样变化越来越大,越来越富有。
虽然大伙陆续在这里安了家,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但都对单身几年里住过的小屋记忆深刻。几年来变化着的小屋,记录着我由初入世事的懵懂到如今的独立成熟,见证着小伙伴们从孤身一人到妻儿相伴,也亲历着工作几年来团场的发展变化。
时常听团场的前辈们说,记得我们来工作的时候团场是怎样贫困陈旧,现如今你们来了团场几乎每日都有新变化,今天建起了移送式厕所,不久又建起了便民服务站,你们真是幸福的一代。是的,我们也默认我们的幸福,我们衣食无忧,工作稳定,几年来连居住的小屋也连升几级,这些都凝聚着几代人呕心沥血建设美丽家园的成果。
几十年来,几代人用信念与意志,信仰和期盼筑起了希望的桥梁,输送着他们后代走向幸福快乐的明天。在他们日积月累的付出中,我们变成了最幸运的享受者,享受着祖国发展壮大的喜悦,享受着团场日渐兴隆的丰硕果实。待我们在享受中长成而立之年的青年,我们也变成了接力者,接过肩上的重担, 接过手中的责任,用知识与智慧为我们的后代继续驻桥。
真心希望以后的以后,小伙伴们的孩子们也会有如我这般留恋、喜爱的别样经历与别样小屋。(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