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话说都拉塔(散文 余万科)
发布:2017-05-19 来源:[db:来源]  作者:67余万科  编审:admin  浏览量:578 

         一进入六十七团,顺着往都拉塔口岸的公路西行12公里,从十一连新城路一直向南五公里,左边是通往三队的公路,右边是都拉塔分场中心——二队。星移斗转,岁月如水,这里住着的人家,在可以望见异国哈沙克斯坦边防岗楼的边陲地段,已波澜不惊度过了七载时光。

居住在这里的兵团人家,在边境线上起着屯垦戍边的作用。每家院子挨户走上一遍,全是一个样板,跟部队营房一样整齐划一。这里的老人们对老家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开始是舍不得。毕竟已经住了五六十年,大半辈子厮磨于家乡的方言土语和生活习俗,早已习惯到骨子里,俗话说“树老不挪棵,人老不挪窝”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想过更好的生活,住新房,享受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和冬天有暖气的温暖日子,离开大山,再也不用在四季劳作中攀援在崎岖的羊肠小道,靠天吃饭去顶着收获的未知解决填饱肚子问题。老人们就这么纠结着。几经周折,在儿女劝说下,终于还是大部分来了边陲新家。现在再提老家,大家只是笑笑,对故乡的眷恋溢满脸颊,同时又对新居地生活体现出开心和满足。

每个巷子有七十多户人家,都是沾亲带故。据都拉塔二队六巷的居民讲,他们从搬迁至此住到这个巷子,一直住到了今天。

巷子从南往北,左边地势较低,一下雨水就倒流进院子来。每个院里有许多葡萄、蟠桃、苹果、杏子果树,繁花似锦,每到果子成熟时,大人就拿一根长竿,给树下的孩子们打。果子落下来,有的摔成一摊泥,有的被孩子接住,抢着塞进嘴里,那场面真是其乐融融。大人高兴起来,让孩子给他唱《捷仁布拉克》,“伊犁河畔,乌孙山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捷仁布拉克……”,孩子们童稚的声音飘响在伊犁河谷上空,总能惹得大人的欢心,给孩子们在巷子口的超市买一些好吃的。

2016年,在周围日益多起来的楼房的夹击下,都拉塔部分人做出了重大决策。巷子里人家商议着相互帮工盖了二层楼,为的是住得宽展些,也可将房子给打工的人出租,多一份收入来源。盖房的时候,许多果树被砍了,树坑被填埋,用混泥土打平,地面平整了,人们心头却怅然若失,少了花香,少了果子成熟时空气中甜丝丝的香味……

楼盖多了,最多的时候这里住了7000多人。有一位在家中给病患诊疗的民间中医,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堆满了各种中草药。他配置各种药方,夜以继日地伏在一张简易的桌子上研读中医书籍,梦想着有朝一日从这里走出去。还有一对种了好几百亩地的时髦小夫妻,走路说话声音很大,属于爱招摇的那类,日子过得轰轰烈烈,今天还好得走路都抱在一起,明天又如仇人一般大打出手。

在一个地方住得久了,大家都有了默契。一家做饭满巷飘香,于是就有人踱到你家门口,问:做啥好吃的呢?而哪一家今天如果做了特别的饭菜,也乐意端出来给邻居尝一尝。巷子还延续着一个传统,大家不比吃穿比节约。这个月谁家电费用得最少,日常花费用得最少,打工挣的最多,就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因为大家骨子里还是勤劳节俭的。

这几年发展稳定了,安心边疆屯垦戍边的生活了,巷子里人多了,热闹了,每天都上演着人间悲喜剧。

都拉塔种植了13000多亩酿酒葡萄。“酿酒葡萄”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宝树,如今四家酒厂相继落户在这里。今年酿酒葡萄价格回暖,涨势节节攀高,人们坚守着郁郁葱葱的葡萄园,期盼着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余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