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今年86岁,身体尚好,只是腿脚大不如从前。走出家门,离不开小三轮车以当步。在过去的几年里,母亲坚持在年关将近的时节,按照老家的习惯,做上几锅馍馍,骑上小三轮车,也会给我送上一些。那一个个大白馍馍,就像当年在山东老家大锅蒸得一模一样,浸满了老母亲沉甸甸的爱!
母亲很勤劳,早年在娘家时,由于姥姥去世早,而娘家老人小孩一大家子,母亲又是女儿中的老大,一大家的针线活,便落在了母亲的身上。后来母亲成家了,凭着勤劳、节俭和智慧,把一家打理的井井有条,日子虽清苦了点,倒也其乐融融、有滋有味。家境再不富裕,过年小孩子的新衣服总是有的。于是我常常期盼新年的到来,新年不仅有难得的好饭菜,更高兴的是有新衣穿。
母亲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每次去赶集或者走亲戚,总是把自己打扮得齐齐整整。梳子沾上水,把不长的头发梳在耳后,把平日舍不得穿的新衣,从衣柜拿出,收拾利落出门去,回来再洗干净,继续叠起来放进柜子里。儿时的我曾对母亲的柜子充满了好奇,曾几次偷偷打开柜子,对母亲的宝贝一探究竟,结果发现里面除了母亲的衣服外,还有几枝颜色各异的丝绸花,想来是母亲当新娘子时的头花。
年老的母亲变得爱唠叨了,喜欢依恋儿女了。当我在厨房里忙碌,母亲便端来凳子,靠墙坐着,跟我絮叨。人老了,能有个听众不也很好么?我忙我的,手头不停,时不时地回答几句。能够倾听老人家的心事,不也是一种孝顺吗?
现在母亲步履愈加蹒跚,从二老住处到我家,只有一碗汤的距离,但母亲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要走上许久。母亲在家里不需要干什么家务了,不过在我们忙碌的时候她的内裤还坚持自己洗。母亲对谁都客气,对儿女也不例外,儿女临走,她还要送到门外。
前几日外甥女回来探望母亲,临走时母亲坚持要下楼相送,从三楼到一楼,对母亲来说也是不短的距离。孩子们走得急,说等她到楼下,她们早走远了,便让母亲趴在窗外看她们坐车离去。望着母亲趴在窗前的背影,不由得让人想起龙应台的文章《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她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日月如梭,我们不觉已人到中年,随着自己孩子的长大,越来越感到世间母爱之深,而儿女对母亲的爱,无论如何,都没有母亲对子女的深,且今生无法回报。
天下母亲最伟大,母爱如山!让我们天下儿女用心珍惜这母子一场,母女一场!用心回报这如山的母爱。(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