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我们眷恋的第二故乡
发布:2016-12-09 来源:[db:来源]  作者:苏汉斌、杨清琳 &  编审:admin  浏览量:552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每当我们听到这熟悉、优美、动听的歌声时,不由得使我俩想起第二故乡——可克达拉农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四团)。那里曾是我们战斗、工作、生活二十多年的地方;是我们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边疆的教育事业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桩桩、一件件又是那样熟悉,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2005年的夏天,我俩带着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踏上重返故里的路途,一路上受到了当年学生的热情款待。在乌鲁木齐市稍作休息,就迫不及待地乘车来到了边疆的塞外江南——伊宁市。今天的伊宁市是我们江苏省重点援建单位。清晨,我们漫步在伊宁市宽敞的街道上,仿佛置身于江苏的某一个城市,这里是“江苏路”,那里是“上海路” ……路旁是一棵棵一排排高大的新疆杨,在新疆杨的后面是耸立着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商场,居民楼整齐划一。路旁树阴里不时传来小贩们的叫卖声:馕饼、馒头、肉包子、羊肉串……各种香气混杂在一起,随着一阵轻风扑鼻而来。这自然地吊起我俩的胃口,花上一元钱买上四个大馒头,再花上一元钱买上两杯浓香的奶茶,真是乐不可支。一堆大西瓜,一筐筐紫得发黑的葡萄,一箩箩红得诱人的西红柿真是随处可见;再看商场里的货架上货源充足,琳琅满目,我们看着那诱人的商品,随即买下土特产——葡萄干、杏干、香瓜子,“雪莲牌” 香烟……以备带回当礼品。如今的边防城市是那样的风景如画,又是那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

更值得我们赞美的是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们一下汽车旧地重游之情油然而生。这里的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美,如此之好。昔日的沙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昔日的“地窝子”变成了一幢幢居民楼;昔日的简易卫生队变成了有一定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的团场医院;昔日人们购物的商店成了团场工人健身的广场;昔日我们的学校已变成了一幢住宅楼;昔日学生活动的操场变成了西线团场集市贸易的市场;昔日办在各连队的幼儿园、学校现在都集中在团场的教育教学区,学生统一由校车接送,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都十分到位。如:打印室,电脑房,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应有尽有,与昔日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如今你随便来到一户人家,给你的感觉是庭院宽敞。你看那院落里红红的西红柿、青青的辣椒、紫紫的茄子,再看那爬满架的一串串紫紫的、绿绿的葡萄更是诱人,使你不由得伸手摘下一颗放入口中,“真甜呀!”这赞叹声脱口而出。你怎能想到,这是一个由国家负责扶贫的农场啊!在吃饭的餐桌上,除了有以牛羊肉为主体的各种菜肴外,还有这盆是红烧鱼;那碟是油炸鱼;这个大碗里又是白汤鱼,鸡尾虾上餐桌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真想不到在这缺水的地方也能尝到具有江南风味的大餐。这一切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拿出随身带的照相机,按下快门,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我们的第二故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这一点也不假。“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大便出来的是‘六味地黄丸’”。这是当地新疆老乡对羊发出的赞美之词,那里不只是羊是宝,那里的天是蓝,水是清,空气是清新的,那里是个诱人的地方。随着富民政策、民族政策的到位,和新疆邻国间的友好交往的加深,新疆的变化一定会更大!“新疆是个好地方”,可克达拉(农四师六十四团)是我们终身眷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