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故乡(节选三)
发布:2016-12-05 来源:[db:来源]  作者:高云霄  编审:admin  浏览量:531 

故乡

◆◇高云霄

   再往前走,就是“西长安街”了。突然看到当街一侧立着一围“箥”,我想了半天,就叫“箥”。箥里装着包谷芯子。我眼前一亮:这是四十年前随处可见的“饲草杂物储藏器”啊!是用一根一根粗壮的高粱秆编就的,立在地上,围成一围,用绳子绕几圈捆住,里面就可存物。一般存饲料、杂草什么的。这是谁家的?现在还用这个?

   再往前快到村头了。眼前突然出现一家草屋顶,夹在群房之间,很扎眼。“鸡立鹤群”——却让我一下子联想到四十年前的老屋模样。怎么现在还有这样的草屋?却见门口正站着一位佝偻的老婆婆,远远见她满头白发飘散着,手里拄根比她更长的木棍,身上脏脏的,脸更像核桃一般地皱巴着。我的心一沉,快步走上前去,脑子里不知怎么忽然想到了祥林嫂。我正看着她,问她话,她听不见,却看着我,嘴里好像在动着,不知想说什么。我盯着她的嘴,忽然想她不会是问我“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吧?不禁打了个寒噤,转身迈步走开了。边走着,边使劲否定: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哪里还会有什么祥林嫂?都什么年代了!我反复地自嘲着。待走出村口,心下也便渐渐安逸了。

   沿村边拐到村南小水库。这小水库可是我们小时候的“百草园”呢。整个一个夏天都在这里面玩,洗澡、游泳、摸鱼。我看它水面是小得多了,然而能够保留到现在,已经着实不易了。我遍视一圈水库四周,样子却没有多大改变。忽见眼下一排柳树底临水有一红衣女正在洗衣。这可是久违的镜头了。现在还保留着在河里洗衣的习俗?真是太美了:水边,垂柳,红衣女。我急忙给她拍照下来,这一张很珍贵了,将来取名可叫:西施浣纱女!

   倚在桥头石栏上,正好休息一下。水库下去的水田早不见了,也早不种水稻了。原先的一条大沟也都填平了,截成一方一方的小水塘,说是承包养鱼了。我望着眼前的一片波光粼粼,不禁生出感慨,口中喃喃吟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脚下石壁,截断西山云雨,眼前出平湖。老潇应无恙,当惊故乡殊。

   吟罢独自苦笑地摇了摇头,不知是为自己的“得意之作”高兴呢,还是为“当惊故乡殊”而无奈也。    下午,近傍晚时,瑞西早早下工回来了。他说拉我去镇上养老院看望庚顺哥。真太好了。“就是辛苦你了!”我说。“不辛苦,我这身板儿一辈子干农活,还硬朗着呢,可比你一辈子教书强!”他看着我笑笑说。我说:“真的,不但你身板儿比我强,幸福指数也不见得比我差。”“开玩笑了,怎么能和你比,谁想当农民啊!”他这一句是真话了。其实我说的也是真话,我有时很羡慕农民的,他们不想事,很容易满足。“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叫幸福叫什么?有一幅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我看瑞西两口过得挺好,心态好,家庭和睦,温饱无忧,其幸福指数真的要比那些大款高官们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