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她偶尔翻开了以前的日记本,看见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张录取通知书。发黄的录取通知书依然很平整的夹在本子里的那一页,她的心里各种滋味全部涌出,眼眶一下湿润起来。拿起通知书心里还有一股激动的热流,眼前又出现了二十多年前那个稚嫩的女孩,因为家里的种种原因而放弃了学业。如今,为人母、为人妻的她小心地把录取通知书深藏了起来,夹在了自己的日记本里,那一页写着当年那个女孩的无奈,留下了女孩伤心的泪痕,一张录取通知书深埋在日记本里二十多年,从此也埋下女孩的心愿和梦想。
还记得,即将高中毕业的女孩自信地报考了自己喜欢的新闻学校,并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憧憬。录取通知书来了,女孩的父亲却因突然的脑血栓病倒了,手里握着录取通知书,却看见满头白发的母亲一双无助的眼睛:“霞,不去上学了吧,你看……”女孩一下子领会了母亲的意思。母亲已经承受了一次中年丧子的痛苦,还能承受起相伴一生的人也倒下吗?父亲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就是一家人的天,女孩心里明白了,母亲需要她,这个家也需要她。女孩流着眼泪把录取通知书默默的收起来,平平整整的压在了日记本里,从此把自己的梦想也压在了心底。
放弃了继续求学,年仅19岁的女孩带着初出校园门的稚气走进了工厂,成了一名工人。进厂的第一天女孩就发誓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帮助母亲,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因为她不想让最疼爱她的父亲伤心难过。年轻稚嫩的身影来回穿梭在厂区里,女孩是酒厂里包装班里的一名普通装酒员,有心的她默默地跟着师傅学着怎样装酒,还学会了怎样品酒。女孩少言寡语一门心思在努力工作,一心就想多赚些钱帮母亲分担一些。回到家里也是埋头洗衣做饭,照顾病中的父亲。
“发工资了”,女孩好高兴,虽然只干了三天,却领到“十二元六角”的薪水,她知道今后会拥有更多的“十二元六角”。第一次领到用自己双手和勤劳赚来的薪水,女孩一激动为父亲买了一包奶粉,为妹妹买了一斤奶糖,花完了全部的薪水。回到家里父亲用那欣慰的目光望着她,母亲也深情地说:“女儿,你终于自己挣钱了”。这个时候,女孩看见了父母充满期待的眼神和妹妹快乐的笑脸,突然感觉到了幸福,女孩一下子明白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中的梦想还在,只要努力就会实现的,女孩坚信只要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做什么都会有幸福的。
20岁的女孩开始主动参加厂里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变得开朗活泼起来,还主动向报社编辑投送稿件,因为每一天她都被周围的人和事感动着,她记录下了每一件感人的事情。最快乐的就是每天下班后的夜晚,独自在灯下在自己的“孤独城里”(日记本)自由挥洒。渐渐地女孩习惯了用文字记录心语,并从笔和纸中找到了挥洒幸福和发泄痛苦的方法。当朋友告诉女孩广播电台播出了她第一篇文章时,女孩激动的哭了。当收到第一笔稿费时,女孩却没有哭,而是把这笔稿费和录取通知书放在了一起。因为她坚信只要努力付出,梦想就会实现的。从此,白天女孩快乐的工作,晚上就坐在灯下把幸福和快乐流露于笔尖,写了一本又一本。女孩逐渐习惯了夜晚的孤独,人们也慢慢在报纸上熟悉了女孩的名字。望着日记本里的通知书和第一笔5元钱的稿费,女孩没有了无奈,更多的是自信和坚强。
随着父亲的去世,女孩变的更加坚强了,她记住了父亲弥留之际那期盼的眼神,记住了父亲在她刚参加工作时对她说的那句话:“霞,干什么都要用心去做”。后来,女孩主动参加考试,正是成为一名通讯员。再后来,女孩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成为了一名团场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后来女孩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女孩都记住父亲的叮嘱,认真做事,诚恳待人。
如今,打开尘封已久的日记本,还依稀可以看见发黄的通知书和那古老的5元钱,依旧是心潮澎湃,难以让女孩相信的是看见通知书她还是很憧憬大学的生活。
女孩下定决心,无论今后走上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她都不会丢下写作的,更丢不下日记的。女孩会更加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更加珍惜在一起努力的朋友。一生相识来自天意,一段友情来自诚意,感谢一生中的每一个朋友,成就了女孩生活中的每一天。(毛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