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第三天,在一个流光溢彩的中午,我赴女友之约走进这座城市一家中等规模的餐馆。
门口一对靓丽的迎宾小姐甜甜柔柔的浅笑让人如沐春风。放眼望去,整个餐厅布置格局雅致不失华丽。我们拣一张靠窗户供四人就餐的小餐桌就座。洁白的餐桌上,一个浑圆的鱼缸里一株翠绿欲滴的水草植物蓬勃肆意向外伸展,使人忍不住伸手去摸,以辨真假,食欲便伴随着它带来的好心情膨胀如鼓。
正是午餐时分,各类食客陆陆续续从门口鱼贯而入,很快又分散开来,传来叽叽喳喳的喧嚣声,在屋顶回旋。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餐,让我回味起吃大锅饭时的惬意。我边享受着友情的愉悦边享受着美味。这时,手机不失时机地响起。我把手机贴进耳朵,并努力舒张着耳廓,仍无法听清对方的声音。无奈,只好下了餐桌急于找一处僻静之地。慌乱中,不觉下了台阶来到餐厅后门通道处。猛一抬头,见一位花甲老人弯腰在翻搅什么。我以为是工作人员,正准备向他示意打电话,老人却旁若无人的吸吮起一包袋装奶。我这才看清他脚下是两小筐垃圾,旁边搁着个空瘪的编织袋。显然,那包袋装奶是老人刚刚从垃圾堆里翻出的“战利品”。这是一名拾荒者。
我边打电话边打量老人。老人清瘦矍铄,上着一件合体无一点污渍的白衬衣,下身配着抖挺的灰裤子。要是走在大街上,你一定认为他是位衣食无忧的城市退休老人。这与我所见过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拾荒者截然不同。他是拾荒者吗?我努力睁大疑惑的双眼,再次审视眼前这位神秘的老人。老人镇定自若,毫无拾荒者的卑微与低贱。他的神情是那么的专注,似乎那不是一包普通的袋装奶,而是延续他生命的无价之宝。
我忽然有种说不出的酸楚与莫名的感动。见过很多四肢健全所谓“体面”的乞讨者或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拾荒者,而老人的出现让我对拾荒者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实,他完全可以像那些“体面”的乞讨者般低头哈腰不劳而获的活着,但他却选择了艰辛的拾荒----靠双手养活自己,却不同于一般的拾荒者,以正常的眼光与平和的心态超越自我,不卑不亢,“体面”的活着。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人的出现或许能为人们佛去浮躁生活可能带来的萎靡、迷茫与懈怠,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力量,去珍爱生命,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阴霾。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静静地离开老人,不忍心再打搅他。或许,此刻给予他安静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