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七仙女。七仙女?七把胡琴也。胡琴怎么能称仙女?胡琴怎么不能称仙女?听我细细给你说。
琴棋书画,原是我国古代文人骚客修身养性所必须具备的四项技能,掌握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我有一位当教师的朋友对此颇有研究,说这“四技”正与我们今天的教育方针之“四育”德、智、体、美相对应。我细琢磨,似确也有些道理:琴韵养心,德育也;斗法博弈,智育也;秉气挥毫,体育也;泼墨丹青,美育也。然而我这里却欲作另解,改“四育”而“四娱”,四种娱乐方式,轻松点。拉拉胡琴,开心也;下下棋子,开心也;写写书法,开心也;画画图画,开心呢!有什么比开心更重要?现在谁喜欢那么累呀!尤为老龄群体,如今社会老龄化已至,小康将临,吃喝无忧,所忧者玩乐也。时下玩乐市场几乎全被打麻将、“斗地主”占领,其实这里面不乏并非喜爱者,只是人家独家经营,你别无选择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撤离麻将馆,步入“四娱”堂了。北京的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讲收藏时讲到审美问题,说审美有四个档次,恰如金字塔状,塔底一层叫“艳俗”,如流行歌曲;升高一层为“含蓄”,如唐诗宋词。依此比照,麻将扑克应属“艳俗”一档,而琴棋书画应归“含蓄”一档是不是?曲高和寡,故而你永远也不能要求它普及至艳俗化,但却会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硬道理。当下“四娱”已慢慢地放下架子,公开参加市场竞争了。你看,广场上,公园里随处可见挥毫泼水(墨)的“书法家”,吹拉弹唱的“演唱团”。我零距离地对其考查一番,以“演唱团”为例,(仍借用以上之“审美四分法”)亦可分为四个档次:一、“艳俗”档,凡愿意者皆可参加,五音不全也没关系,革命歌曲大家唱。二、“含蓄”档,有点文化细胞,有点音乐基础,音是准的,节奏是稳的,声音是亮的。三、“矫情”档,水平可称作业余里的专业,戏曲界称“栗友”,常有观众围观、围听。四、“病态”档,他们大概真有点“病态”,不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还需加强“思想改造”,谓之专业团体。这样合起来的话,是不是人也不少呢?
话扯远了,本文要谈的是胡琴。如今的胡琴也跟随它们的主人一起地与时俱进了,有低档普及形,中、高档形,精品形,极品形乃至于顶级“镇宅之宝”形的了。盛世兴收藏,如今收藏胡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一把二胡可卖到数万乃至于十数万元。胡琴与别的藏品相比有无不同点?有,胡琴是乐器,首先讲究使用价值,即要有好音,称作“音韵美”,然后讲究与之相关的材质美,工艺美,视觉美和情趣美,谓之“五美”。前四美好理解,何为“情趣美”呢?情趣美可包括书法美(琴上刻字,诗句、警语、铭言等),装饰美(琴体有关部位加饰,按档次不同可饰以塑料、骨质、象牙、珠宝等,有的京胡还雕刻成属相京胡,原生态京胡,脸谱京胡,维纳斯京胡等)和命名美。胡琴还要命名?没错。物以稀为贵,物以精为贵,物以通人性有人文价值为贵。高档京胡每一把都是孤品:鳝鱼黄、阴阳脸、黑老虎、十三太保、十八罗汉等。武汉的“曾宪勇胡琴”也无两把完全一样的,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正如俗话说的“人心不同,有如其面”,既然每个人都有姓名以示区别,那每把胡琴也就都该有命名以示个性是不是?一把琴一旦有了命名,也就通了人性,有了人文价值,也就“为贵”了。
我家有七把琴,我为其名之曰“七仙女”。排行以序,分别为:
大姐,“红烛”,典出“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红烛者,红竹也;红竹者,红紫竹京胡也。红紫竹,据查此种紫竹原为闽侯地所产,现已绝迹(为什么会绝迹呢?)。你若留心,偶尔会在电视上看到某位琴师所操正是此竹琴,十之八九全身皆成黑疙瘩,只有千斤以下手握处露紫红紫红的颜色,可谓古香古色。我的这把琴已跟我整整四十年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它血气方刚,可谓“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呢!
红烛啊,
这样的红的烛!
是谁制你的蜡——给你以躯体?
是谁点你的火——给你以灵魂?
为何更需要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芒?
——此后四十年里,是她伴我走过人生岁月,走过整个教书生涯,是不是前世有缘啊!
二姐,“高圆圆”,高音圆筒二胡是也。此琴稍后于“红烛”,跟我也有三十五六年了。胡琴如同朋友,越旧越好,乃因琴筒、琴担等部位一旦结合,经长期磨合,相濡以沫,渐入配合默契,逾久弥新之境界。我的这把“高圆圆”材质一般,工艺普通,然不需加任何滤音垫,一点杂音也没有,是任何一把新琴都达不到的。《洪湖水,浪打浪》,《北京有个金太阳》、《良宵》、《赛马》、《喜洋洋》,她不厌其烦地演奏了三十多年,如今青春焕发,还要“老歌新唱”,继续地唱下去呢?
三、四、五琴是去年从北京订购而得,皆为高档琴了。三姐,“玉带节”,大二黄京胡。玉带节,行内人都知道,是白紫竹凸黑节,形似旧戏舞台上的蟒袍玉带,天然长成,非人力而为,故此等琴皆为极品、孤品,价钱可达当年“红烛”的200倍——由她们身上,是不是也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巨大变化呀!
四姐,“黑头花”京胡,含义有二,一、“黑头花紫竹”之简称,即琴担为花紫竹,但上半截呈黑色。二、京剧行当“黑头花脸”之缩写,西皮琴。此琴材质坚实,音色纯美,那“嗓门”正如黑头大花脸的大亮嗓呢。
五姐,京二胡,“紫蔷薇”,又名“紫檀香”。顾名思义,乃木中之王紫檀木所制也。紫檀木需生长800年以上才能成材,足见其珍贵。《本草纲目》上说此木可入药,对人体养生有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西天归来”后,二十年销声匿迹,干吗去了?原来忙着与夫人办紫檀博物馆去了,二十年里百病不沾,面若桃花,如同“吃了唐僧肉”。记者追问其养生秘诀,答曰既无滋补,又无锻炼,每天只与紫檀打交道忙都忙不过来呢!马未都说鉴别紫檀的方法也很简单,用小刀刮下一点木屑往酒里一放,立刻会雾一般地散开,可谓“紫气东来”!我在自题的一首诗里写有“玉带红烛紫檀香”句,因得名“紫檀香”也。又,大叶檀又名“蔷薇木”,故又名“紫蔷薇”。
六姐,“红月亮”,是上月咱过六十大寿时,儿子送的礼物“老红木弯月形”二胡,此琴为“曾氏改良形二胡”,琴行售价3200元,音质已达专业舞台独奏用琴水平,琴中精品无疑了。为表其宠爱有加之情,我还专门给她起个小名“月月”。
七妹,“七女下凡”、“七仙女”是也,大二黄京二胡,亦曾氏特制胡琴。此琴可称得上“五美”:材质美、工艺美、音韵美、视觉美和情趣美。尚有二绝,一、其材质为老红木中极品料,通体黑色,内含红色条纹,敲之铿锵有声,具高雅脱俗之品性。二、一反京二胡蒙蛇皮之惯例,蒙一薄蟒皮,此皮系缅甸野生大花皮,属可遇而不可求之物。或曰“此琴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故名“七女下凡”、“七仙女” 是也。
网上摘句“且有琴书乐,故无宠辱惊”。每日与“七仙女”携手相伴,畅游古今,歌舞升平,天上人间,哪里还有什么宠辱惊!犹言:琴韵养心,我道还要补充一句:美琴养眼。心灵美与外貌美一经结合,才叫赏心悦目,才叫作完美呢。人无完美,故我家“七仙女”耶!
诗曰:
昔日北域剑,
今偷三分闲。
坐看云起时,
七仙下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