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回 家
发布:2016-01-29 来源:[db:来源]  作者:刘利  编审:admin  浏览量:533 

很小的时候,以为那目力所及的日出的地方是天涯,日落的地方是海角,以为由家乡南北两座天山和头顶的那块蓝天围成的就是整个世界。在这个不乏青山绿水,不乏花草树木的世界里,我生活得自在、快活又满足。

直到有一天,父亲远在伊宁市的战友的女儿来我家。

“伊宁”就是那时的我知晓的最遥远的地名了,我怯怯地问:“伊宁在哪儿?是在那山的尽头吗?”她哈哈大笑起来:“伊宁比这远多了,要绕过那山头,坐车也要走五六个小时呢。”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窘迫。外面的世界更广阔,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从那以后,我便萌发了一定要走出大山离开家的念头。

为了实现走出家门的梦想,十八岁那年,我顾不得求学志愿与现实的差距,欢天喜地挣脱父母的羁绊,意气风发地离开了家,到近千公里外的自治区首府上学。

当消失了对同窗学子的陌生感,褪尽了对繁华城市的新鲜感,在一个周末的室友畅谈中,我绘声绘色描述了家乡的美景和淳朴的民风,从同学羡慕的眼神中,我第一次惊异了,在不善言辞的我的心里,故乡原是这样美好。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同学都在各自张罗回家。然而路途的遥远,交通的不便,回家不仅意味着四天三夜的舟车劳顿,还是一天一宿不睡地排除买票。我惧怕这种困难,于是下定决心假期在校学习不回家了。然而随着放假日期的临近,思乡的情绪弥漫心田,看着同学一个个因准备回家而兴奋红润的脸,想家的思绪顷刻间瓦解了曾经坚定的决心。

一切困难都不再是理由,我要回家。

上学两年中,在家与学校路途上,我来回奔波了四趟,竟没能放过一次回家的机会。

工作后,工作地点离家不远也不近。每逢周末,我都急不可待地往往家赶,不管乘坐的班车怎样拥挤,也不管等车的心情怎样焦急,都未能阻挡我回家的脚步匆匆。

及至后来我成了家,有了属于自己蜗居的一方天地,回家的频率逐渐稀疏,并找出各种理由来搪塞。朝九晚五工作忙,当然不能在工作时请假回家;业余时间,忙于跟朋友聊天;忙于辅导孩子的功课;忙于收拾那永远也无法一尘不染的房间;甚至忙于看电视、玩电脑、看书……总认为,这些比回家重要得多。

我沉浸在个人拼搏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上孩子常回家看看……”

直到有一天,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春风般拂过每个游子的心田,回家这个被我冷落多时的概念重又勾起我的回忆。在一次与母亲的闲聊中,五音不全、从不曾对流行歌曲感兴趣的母亲轻声对我说:“《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可真好听,听了还想听……” 我一时语塞,几欲泪下。

我太粗心了,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业,忽视了父母的心理需求,而这需求仅仅是看看你的身影,上下打量你每一个细微变化,从你的精神面貌甚至体重变化揣摩你近日的工作生活状况。

曾经以为,母亲从不在意游子是否还牵挂温暖的家,不在意女儿的身影是否消瘦,不在意放飞的鸟儿何时归巢。其实,含辛茹苦养育儿女的父母只有一个小小心愿,那就是,远方的游子能常回家看看。

家的温馨,父母家人慈爱的眼神;家中那一膛炉火的温暖,那温暖火光中闪烁的亲人的笑脸;父母亲手烹制的美味佳肴,兄弟姐妹狼吞虎咽的吃相;环绕着家远山、白云,河畔、草原,草原上留下的我年少时脚印和激情岁月……重又催促我回家的脚步。

每逢佳节或到了固定的周期,想家的思绪会定时奏响回家的鼓点,撇下家务、应酬和休闲娱乐,脚步蘸上酽酽的亲情,将夫携子,我急匆匆地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唯有此时,一颗飘泊的心才似乎得以短暂的安宁。

影响了你的思想和行为的家、家乡,被血脉的密码锁定并遥控了你的一生,镌刻在你的心灵的是故土的情感。回到家,人生的风风雨雨都不值得一提。

回家,不是为了在家中歇脚和疗伤;

回家,亦不是为了让故乡的云抹平心灵的伤痕;

回家,为了让所有拼搏的疲惫从此卸下;

回家,为了看一眼年迈的双亲,和他们惬意的、菊花般的笑脸;

回家,为了看一眼为我遮风挡雨、残破的老屋,复苏那心底久已沉寂的往事,重拾那份年轻的心境;

回家,为了看一眼曾经稔熟的一切,品味居家时的所有细节和情感,重温往日的激情;

趁着父母健在,故乡不远,红颜未老的时候,我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