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网站
首页 >> 师市概况 >> 文学天地 >> 详细内容
步入书境
发布:2016-01-27 来源:[db:来源]  作者:王复耀  编审:admin  浏览量:531 

人的一生,要活到老学到老,而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然而,读书是要有境界的。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夫子通过对知之、好之与乐之三种境界的比较,表达了怎样对待学习的态度,即了解比不上喜爱,喜爱比不上乐在其中。

读书之乐,乐在要有一片发自内心的平静。当你在捧读一本称心如意的书的时候,就像一滴透明的露珠,颤抖着身子坠入秋菊的花蕊,就像那初春时节的丝丝细雨,悄悄地、轻轻地飘,飘出一片浓浓的绿意,让心灵挣脱尘俗的羁绊,徜徉在浅浅的、淡淡的清新中。在这种时候,即使是心情有些郁闷和惆怅,亦如一杯苦酒倒入潺潺的流水,一切都会在瞬间烟消云散,物我两忘,书人合一 ,哀亦悠悠,乐亦悠悠。读书之乐,乐在要有一种默默的切磋。

早年,我曾到过嵩山少林寺,寺内有一棵白果树,高大、挺拔、骄健,枝叶密密匝匝,像一个巨大的绿色绣球。微风吹过,枝叶间相互摩挲,情之蜜蜜,意之绵绵,引人浮想联翩,感慨悠远。每每在读书之时,我便想起那棵白果树,想起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想起那枝叶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境界。

人们说,读书能进得去而出不来的是蛹,既能进得去又能出得来的是蝶。我想,要想摆脱读死书、死读书的那种进得去出不来的暗昧,使读书的过程变成一个求知、求真、求实、求精的过程,那棵白果树自我切磋琢磨的精神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么?读书之乐,乐在还应有一份深深的感悟。在书中跋涉,可以登贺兰、临黄河、步长城,去领悟岳飞“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指清河洛”的爱国之情怀,体味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气度之非凡,仰慕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之气概,或掩卷遐思,或慷慨抒怀,思古今之治乱,叹今昔之盛衰,人格道德精神在这种领悟、体味和仰慕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有了这种深深的感悟,那种“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唯功利是求的低俗,便自然而然地被淡化、被摒弃。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他们的这些经典感受,从不同侧面表达了读书之乐的崇高境界,也是值得我们去玩味借鉴的。

书是浓缩了的历史,是凝固了的人生,是瞭望大千世界的窗口,是攀登知识高峰的台阶。读书之境界博大、高远、深邃。步入书境,浓缩的历史会展现出人文之大道,凝固的人生会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大千世界的色彩会变得格外绚丽,在攀登知识高峰的蹊径上会勇气倍增,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