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是我的高中同学,毕业二十年没能联系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通了她的电话,电话里的她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率直与乐观:“现在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孩子的病总算治好了,虽然现在还很瘦弱,但他能吃饭,我会把他的身体很快补起来。”
从通话中得知,她的儿子出生不久就被确诊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小肠血管瘤,不到一周岁就经常便血。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奔波在求医路上,每年都有好几个月是她带着儿子在医院里度过,跑遍了全国的各大城市,花掉了家中大量的积蓄,十几年来由于对儿子病情的焦虑,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三餐不济的生活硬是把她这个当年壮得像小蛮牛的女生累成了骨感美女并且疾病缠身。多次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一的小肠后,儿子终于能够健康地上学了。
她是第一位主动告诉我她很幸福的人。
她的哥姐都是本地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家,只有她独自一人在异地做了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却多次与升迁无缘,长期的挫折和磨难并没有让她沮丧懊恼、怨天由人,哥姐的优秀也没让她自形惭秽和有所依附。在电话中她向我规划着今后的幸福生活,“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一个安定的小窝,儿子健康快乐,闲暇时可以和家人出门旅游,我要好好享受我的幸福生活。”这就是她所谓的幸福,一种常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却令她如此满足。
经常问周遭的人“你幸福么?”,咋一听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先是一怔,继而一脸的茫然,好像幸福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大多数人对自己所追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目标清晰而明确,但对其是否身处幸福之中却又难以界定。
幸福是什么?社会上流行着对幸福不同版本的诠释,试图帮助不幸的人找到幸福的感受,但幸福作为一种内涵和外延无限宽广的概念又让人有点捉摸不透。有人说幸福是关心,有人说幸福是鼓励,有人说幸福是父爱母爱;还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感悟幸福。每个人的衡量标准和理解方式大相径庭:同样的客观条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观点也迵然不同。从形式上看幸福似乎有不同的答案,但从内涵上看,我们又总在追寻别人拥有自己却不具备的事物。甚至,我们将失去的东西看成是幸福,总是耿耿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不如意,而无视手中握有的幸福。
受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固然不幸;生活困窘,缺衣少食也难以轻松快乐;缺乏亲情也不会幸福;浮躁、焦虑、忧郁、悲观皆与幸福无缘。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完美,有健康、有平安、有财富、有荣耀,似乎只有等到人生园满了,才能确认并自豪地宣称自己很幸福,那么幸福真是个奢侈品,这世上幸福者几何?幸福是一种比较,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这才是我们始终没有幸福感的原因。
幸福很具体又很飘渺,它总是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和我们捉着迷藏,才刚露了头又找不见踪影,你不找他时,一回头,又望见了它的身影。
我们实现了设定的目标,却没有得到想像中的幸福,于是我们不停地调整着幸福的目标,追撵着幸福,却总是抓不住幸福的影子,幸福总在别人手中,幸福高不可攀,其实在我们苦苦追寻的过程中早已将幸福甩在了身后。
什么是幸福?“医院没有咱家的病人,牢里没有咱家的犯人”,程潜的母亲在经历了人生的惊涛骇浪之后,平静地这样诠释。
滚滚红尘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不是富豪,事业平庸,甚至身体羸弱,同学荣就那样坦然地幸福着,简单着自己的幸福。(刘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