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的前身可上溯到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简称红六军团)。1927年10月至1930年9月,湘赣边界的永新、茶陵、宁冈、遂川、安源、宜春等县,在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后,先后建立起来了地方革命武装。1933年5月,这些革命武装绝大部分编入了红六军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六军团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现为七十二团)。这支英雄的部队参加过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百团大战、南泥湾大生产、南下北返、中原突围、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身经百战,历尽艰辛。1949年2月,七一七团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步兵第五师十三团(简称十三团,现为七十二团)。1949年10月,十三团向新疆开进,1950年1月进驻库车,驻防南疆库车、新和、沙雅三县。1951年9月,十三团一营奉命北上伊犁剿匪。1952年初,除三营留守南疆外,团部及其余部队全部移防北疆,驻防伊犁巩留、昭苏、新源、特克斯等县,担负起平叛剿匪、建党建政、开荒生产等任务。1952年3月7日,十三团、新疆军区通讯团(后并入十三团)和六军骑兵团(现为七十一团)整编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
195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四师。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简称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四师编入兵团建制,改称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四师(简称农四师)。所辖十三团改称十团(现为七十二团),通讯团改称十一团(同年12月,十一团并入十团),骑兵团改称十二团(现为七十一团)。加上新组建的工程支队,总人口1.12万人。师部移防新源县肖尔布拉克。1956年3月,师部迁驻巴彦岱,同年8月,迁入伊宁市。
1956年初,在伊犁地区的兵团农六师五○农场(现为六十六团)、兵团独立农场(现为六十四团)和独立牧场划归农四师建制。独立牧场撤销后,所辖的昭苏牧场命名为一牧场、尼勒克牧场命名为二牧场(现为七十九团)、温泉牧场命名为三牧场(1963年3月,划归农五师管理)。其中,五○农场(现为六十六团)的前身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该团是由“冀南地区东进支队”“东纵一团”“东纵二支队”于1938年8月1日组建。1940年4月,改编为三八六旅十六团。1943年,调赴延安。1949年1月,改编为六军十七师五十团。该团参加过百团大战、保卫延安、南泥湾大生产、解放西安、抚眉战役、兰州战役、解放大西北,战功显赫。1950年1月,五十团进驻伊犁惠远城,在绥定、霍城、巩留、察布查尔等地戍守,并担负开荒生产、剿匪反霸、建党建政等任务。1953年3月,在五十团的基础上建立五○农场。1956年4月,五○农场划归农四师建制。
1958-1961年,师相继成立清水河农场(现为六十六团清水河社区)、共青团农场(现为六十九团)、谊群农场(现为七十团)、拜石墩农场(现为七十团拜什墩社区)、四牧场(后改称一牧场,现为七十八团)、红旗一场(现为七十五团)、高尔基农场(现为七十三团)、种马场、察一场(现为六十七团)、察二场、察三场。1962年,“5.29”事件发生后,师在霍城县边境地区新建十三团、十四团。在昭苏县边境地区新建红旗二场(现为七十四团)、红旗三场、红旗四场。1963年,察二场和察三场合并,合称察二场(现为六十八团)。1964年,十三团与十四团合并,合称十三团农场(现为六十一团),红旗三场与红旗四场合并,合称红旗三场(现为七十六团)。1965年,兵团机运处霍城总场撤销,所辖的东风农场(现为六十二团)和幸福农场(现六十三团)划归农四师管理,兵团商业处所辖的红旗农场划归农四师管理。1969年,种马场与一牧场合并,改称种马场(现为七十七团),红旗农场移交师工矿厂管理。
1969年4月,兵团授予农四师各团场的番号从九十一团至一二○团。1969年7月7日,兵团党委重新授予农四师所属农场新的番号为六十一团至七十七团。没有编入番号的团场有四牧场(后改为一牧场,现为七十八团)、二牧场(现为七十九团)。兵团工二师十四团划归农四师管理,改称农四师工建团。各团场名称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四师”字样。
1975年3月,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决定》,撤销农四师建制,成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垦局。是年9月,改为伊犁地区农垦局。1979年11月,又改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农垦局。伊犁农垦局隶属于新疆农垦总局和伊犁地区的双重领导。各农牧团场冠以“伊犁地区”字样,番号未变。师属工矿厂、修配厂、食品厂、皮革厂、水泥厂、伊犁糖厂、汽车营、垦区商店、绿洲饭店、绿洲影剧院、供给队、师子校、师医院、师干校、农科所、兽医站等企业事业单位,交伊犁州、地有关部门管理。1976年6月,组建伊犁地区第二建筑公司。1978年,红旗农场独立建场,改称伊犁农垦局良种繁育场。1980年,成立联营建筑公司。
1982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以伊犁农垦局为基础,恢复农四师建制,启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名称,仍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辖,所属农牧团场、企业事业单位复归师管理。师公安处、检察院、法院随着师建制恢复而恢复,分别设立伊宁、霍城、昭苏3个垦区局院,成立司法处及下属机构,师、团重建武装机构,成立技工学校、乳品公司、外贸总公司,兴建西部毛纺织厂、霍尔果斯糖厂、西迪粮油总厂。伊犁大曲酒厂与七十二团分离。原商业处组建成商业总公司,原物资处组建成物资总公司,重组供销总公司。师和所属企业事业单位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农垦局时期,交伊犁州、地管理的卡山奇水泥厂、伊犁糖厂、伊犁食品厂、绿洲饭店、伊犁垦区商店及通讯设施等,仍由地方管理。1986年7月,师工建团所属农业连队、副业队、畜牧队等分离,划归拜什墩农场,工建团迁入伊宁市。1990年,皮革厂、运输公司、勘测设计院、师一中等营级单位升格为团级单位。1993年3月,一牧场改称七十八团,二牧场改称七十九团。师辖六十一团至七十九团19个农牧团场,良繁场、拜什墩农场两个农场。1996年11月,农四师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1997年11月,西部毛纺织厂被农八师八一纺织厂兼并。1998年3月,建筑公司兼并第二建筑公司、工建团,重新组建为农四师建筑公司(现为新疆宏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2月,在霍尔果斯灌溉管理处基础上组建农四师电力公司。5月,伊犁酿酒总厂联合5家法人单位,以发起人方式设立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新组建伊力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5月,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12月,工矿联合总厂正式进入国家政策性破产程序。2004年6月,在团场机构改革中,拜什墩农场并入七十团(中心团场),六十五团、良繁场并入六十六团(中心团场)。2005年3月,师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1月,伊犁伊帕尔汗香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6年1月,伊犁金天元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0月,组建新疆好又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12月,新疆伊力特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师技工学校、六十六团职业中专、七十一团职业中专整合为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9年1月,伊犁宝兴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0年5月,设立霍尔果斯口岸兵团级工业园区。2011年12月,设立师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兵团级产业园区。
2012年12月1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四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简称第四师)。2013年3月,新疆可克达拉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1月,新疆宏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5月,师电力公司更名为第四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8月,新疆伊珠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同意设立县级可克达拉市,实行师市合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简称师市)。可克达拉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是第四师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城市由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六十八团全部区域和六十六团、六十七团部分区域组成,中心城区设于六十六团和六十八团,市政府驻六十六团。2018年10月,师部机关整体搬迁至可克达拉市。2019年7月23日,榆树庄镇、苇湖镇、长丰镇分别在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六十八团揭牌成立。2020年,金梁镇、金屯镇分别在六十六团、六十七团揭牌成立。“团(场)和镇”党政机构设置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024年,师市辖区内国有农牧团场有18个(榆树庄镇、苇湖镇、金梁镇、长丰镇、金屯镇),连队168个。工业企业有599个,建筑业企业有247个,批发零售业有852个,住宿和餐饮业有117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169个。金融机构有47个,房地产业有120个,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有606个。师市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机构有592个。师市科、文、教、卫机构有633个。
兵团派出机构(授权第四师管理)有1个: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管委会。
师市正处级事业单位有10个: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第四师融媒体中心、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师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校、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第四师第一中学、第四师医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第四师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第四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师市国资委监管一级企业有11个:新疆可克达拉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可克达拉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新疆中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宏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创锦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可克达拉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南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可克达拉融创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新疆顺源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鑫国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注:兵团派出机构、师市正处级事业单位、师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信息均为2024年数据)